长银五八消金2024年净利润跌95%至0.3亿元 行业寒冬下出路在何方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夏震 1.1w阅读 2025-04-27 18:48
长银五八消金2024年净利润同比骤降95%至0.3亿元,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整体承压的缩影。面对资产质量风险,该公司正加速线上化转型并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4月25日,长沙银行(601577)发布年度报告,同时披露了其控股子公司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公司(下称“长银五八消金”)的财务数据。2024年,长银五八消金遭遇近五年来首次营收与净利润同步下滑。报告显示,长银五八消金2024年总资产规模达296.2亿元,较上年增长8.4%,但营业收入同比下滑7.6%至29.9亿元,净利润更是同比骤降95%至0.3亿元。

《财中社》发现,并非长银五八消金一家业绩出现萎缩,规模处于“头部”的消金公司表现都不乐观。2024年,兴业消金营收、净利润同比降幅分别达9.9%和76.8%,净利润近乎回退至2018年水平。中银消金净利润较2023年下降幅度最大,同比降91.6%。而在2024年上半年,中银消金净亏损3.05亿元,同比下降208.5%。

线上化转型

长银五八消金由长沙银行与长沙通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发起设立,为湖南省首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其业务模式依托直营团队与母行渠道网络,聚焦服务下沉市场客群,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消费贷款。

其主要产品为长银五八消费贷,最高额度可达20万元,年利率在10.8%至21.6%。其细分子产品包括“工薪贷”“导游专属贷”“业主专属贷”和“蓝领客群贷”等,客户群体主要面向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和工厂工人等“城一代”工薪阶层。根据公开信息,长银五八的客群主要包括快递物流客群、网约车和出租车等交通运输客群、大型工厂产业工人、美容美发客群、外卖客群、旅游从业人员、自雇人群等。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融行业正加速向线上化转型。据中信建投研报数据,在渠道获客方面,线上第三方引流放款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伴随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居民的消费场景与习惯正经历深刻变革。消费金融公司借助科技力量,通过线上渠道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实现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化与普惠服务体验的优化。根据《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3》数据,目前31家消费金融公司均已布局线上业务,其中10家机构在获客投放方式上已完全实现线上化。其中,线上第三方平台引流已成为消费金融公司最为核心的获客与投放途径。2023年,有25家机构的线上第三方引流投放占比超过50%,较2022年新增3家。

第三方引流获客模式,凭借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与技术架构,能够对海量的多源数据进行整合与深度挖掘,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更为全面且精准的用户洞察。流量平台则依托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与强大的社交传播属性,通过智能推荐引擎等技术手段,实现智能获客,以极低的边际成本将消费金融产品精准推送至目标客户群体。此外,平台网络效应促使不同类型的用户在平台上相互连接、互动,形成口碑传播与用户裂变,提升了消费金融公司的获客效率与质量。

面对行业趋势变化,长银五八消金也在进行相应的业务架构调整,对现有业务模式战略升级。3月6日,长银五八消金公开招聘营销总监,负责公司营销推广及线上线下业务体系的建设,力图通过搭建特色化的线下营销模式和线上业务体系的双轮驱动,推动业务发展。

资产风险聚集

回顾前几年,长银五八消金的业绩表现异常亮眼。从2020年至2023年,其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92.1%、12.9%、50.7%、39%,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3.6%、29.3%、44.8%、29.8%。

而等到2024年,长银五八消金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突然变脸,同时出现下滑。此外,营收与利润回撤幅度也严重背离,或反映出该公司当期资产质量承压,风险成本攀升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进而对净利润形成侵蚀。

前文提到,长银五八消金主要依托直营团队与母行渠道网络,提供无抵押、免担保的纯信用消费贷款。

该模式虽能够快速获客,但因目标客群偿还能力波动,导致不良贷款风险持续累积。为延缓风险暴露,公司曾推出"宽限本金偿还计划",允许困难客户延期还本最长12期。值得注意的是,其委外催收机构数量半年内从22家增至32家,且持续进行催收招标,侧面印证贷款回收压力增大。

此外,银登网数据显示,长银五八消金正加速不良资产处置。2024年,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未偿本息达10.5亿元,而2025年首期转让公告即涉及未偿本息10.4亿元,显示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持续加大。

目前,长银五八消金还没有公布具体的资产质量数据,但是通过其母公司长沙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亦可见一斑。

截至2024年末,其母行长沙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63.84亿元,不良贷款率1.17%,较上年末微升0.02个百分点。其中,个人贷款不良贷款余额攀升至35.4亿元,不良率达1.87%,较上年末增长0.35个百分点。

从贷款结构看,长沙银行个人贷款余额达1895.2亿元,其中个人消费类贷款以675.7亿元期初规模增长至751.8亿元,成为最主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若剔除母公司数据单独观察,其控股子公司个人消费类贷款余额期初期末基本持平,业务扩张明显承压。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