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盘后,刘永好为实控人的牛奶公司新乳业(002946)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财中社》发现,公司经销商数量基本上在原地踏步,新开和退出的经销商数量持平。
经销商开一家关一家
2024年,新乳业的营业收入为106.7亿元,同比下降2.9%;归母净利润为5.4亿元,同比上升24.8%。
2025一季报显示,公司营收26.2亿元,同比上升0.4%;归母净利润为1.3亿元,同比上升48.5%;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61亿元,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756万元增长2233.5%。
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28.4%,净利率5.2%,分别相比上年提升了1.5个、1.2个百分点。得益于原奶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及降本增效策略,公司营业成本及期间费用都同比下降。
尽管新乳业毛利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仍远不及同行业龙头如伊利及蒙牛。2024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600887)的毛利率34.8%,蒙牛乳业(02319)2024年全年的毛利率为39.6%。
毛利率较低是因为新乳业主营的“低温奶”成本高于同行业“常温奶”。新乳业作为“低温奶”龙头企业,主打“24小时”鲜奶,坚持“鲜酸双强”战略。在两大乳业龙头占领常温奶的局势下,新乳业靠差异化走低温鲜奶路线,也就是“巴氏消毒奶”,做更高端的健康市场,低温奶由于冷链保存等复杂步骤,成本较高。新乳业主营业务销售模式分为直销与经销,直销模式占比约58%,而经销模式不足35%。
但正因为鲜奶的“短保质期”特性,新乳业很难把握下沉市场的经销商。由于低温奶保质期短,冷链运输难度大,经销商承担着较高的库存风险,难以深度拓展下沉市场。
这一特性或许导致公司的经销商数量基本开一家关一家。截至2024年末,公司经销商数量3461家,与上年同期的3409家相比,净增加52家,新增1141家,减少1089家。新增和终止合作的经销商比例近乎1:1。根据上述数据计算,2024年,公司退出的经销商数量占2023年年末的经销商总数量的比例竟然达到32%,也就是说近乎三分之一的经销商在一年之内选择退出,公司经销商呈现“大进大出”的态势。
其中,直销模式客户主要为通过线下的大型超市、711等连锁便利店、订奶入户、教育局、学校以及直营门店等渠道以及其他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直接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客户。
在直销渠道方面,公司的低温奶报告期内取得中高个位数增长,高端鲜奶和低温调制乳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例如旗下“活润”系列酸奶长期入驻711等便利店及超市,而“琴牌”品牌朝日“唯品”的“伯爵酪乳”新入驻某知名会员超市。
“散装”鲜奶巨头 现代牧业巨亏
正是因为低温奶难运输和打入新市场,新乳业的习惯是通过并购“本地奶”扩大商业版图,例如青岛人家喻户晓的“琴牌”奶、四川的华西牛奶,就是新乳业早年并购的产物。
2024年年末,新乳业商誉为10亿元,此前在2021-2022年公司商誉最高达11.9亿元。
大额的商誉来自新乳业在2019年以后的连续并购。2019-2021年,公司分别以7.1亿元收购原奶企业现代牧业(01117)9.3%股权、1.1亿元收购“福州澳牛”品牌相关的全部资产及业务55%股权、17.1亿元收购寰美乳业100%股权、5840万美元收购澳亚投资5%股份。
2024年报中,寰美乳业的商誉为7.6亿元,新澳乳业商誉为5825万元。目前,新乳业仅披露寰美乳业盈利情况,2024年为1.15亿元。现代牧业2024年巨亏14.2亿元,而福州澳牛并未记录在新乳业的重要子公司中。
截至2024年末,福州澳牛的产能利用率仅有20%。年设计产能10万吨,实际产能仅有2万吨,在2023年末,福州澳牛新建产能还有5万吨,在2024年报中该在建产能并未单列出项。新乳业的整体产能利用率接近80%,福州澳牛拖累了新乳业的产能利用率。
社区团购淘菜菜显示,福州澳牛品牌的常温奶销量10万+,200ml的24盒售价42.2元,售价并不高。
对赌失败背后是大额亏损
2024年12月,新乳业及其董事长席刚、总经理朱川和财务总监褚雅因信息披露不当,受到四川证监局警示,背后是新乳业收购酸奶连锁店“一只酸奶牛”后,对赌协议未完成且商誉减值不及时问题。
2021年以2.3亿元收购“一只酸奶牛”60%股权时,新乳业和重庆瀚虹签订“对赌协议”。据当时新乳业的收购公告,重庆瀚虹承诺标的资产在2021-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850万元、4235万元、4658万元,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3亿元,若累计净利润低于1.1亿元,交易对方应以现金方式向新乳业支付差额补偿。
结果,承诺的业绩没实现。2021年3-12月,公司仅实现了868万元的净利润;在后续2022年年报的主要控股参股公司中,新乳业就没有提及重庆瀚虹了。
根据投资者关系问答,新乳业的对赌协议利润未实现,应该收到2.5亿元补偿。但经过仲裁裁决,将估值补偿金额大幅调减至4460万元,业绩补偿款则降至20万元。根据新乳业公告,公司收取的4460万元估值补偿款中,需扣除此前已确认的或有收益2200万元,最终增加当期投资收益2260万元。
既然诉讼要求赔偿2.5亿元,说明“一只鲜奶牛”项目恐怕不仅没赚,反而大亏。最终接盘方还是新乳业的关联方草根知本集团有限公司,转让对价为1.5亿元,此时重庆瀚虹的估值为3.3亿元,较当初的收购价基本打了八五折。
草根知本由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其法定代表人为刘永好。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