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政策赋能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汪明琪 2.2w阅读 2025-04-22 10:02
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2030年将达3993亿元,中国709.5亿元。政策支持+技术突破驱动国产替代,微创、天智航等领跑,产业链加速完善。

慧博投研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对手术机器人行业进行深度点评,其主要内容包括:

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703.9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3993.8亿元,复合增长率21.3%。中国市场增速更快,2021年41.9亿元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709.5亿元,复合增长率33.3%。行业爆发式增长得益于技术革新、老龄化加剧和微创手术渗透率提升三重驱动,目前腔镜(74.9%)和骨科(10%)构成市场主力。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加速国产替代。我国自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累计出台20余项支持政策。2023年"十四五"配置规划明确腔镜机器人新增559台装机目标,北京、上海率先将机器人手术纳入医保。国产企业微创机器人、天智航等产品已打破达芬奇垄断,2023年国内中标数据中进口品牌仍占72.7%,但国产替代空间显著。

产业链突破成发展关键。上游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不足30%,减速器(占成本35%)、伺服系统(20%)、控制器(15%)仍依赖德日美进口。中游系统集成领域,国内企业通过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实现追赶,微创图迈腔镜机器人海外装机突破11台,天智航骨科机器人覆盖脊柱关节创伤全领域。下游应用端,三甲医院渗透率不足5%,政策推动下有望向基层下沉。

技术创新重塑临床价值。达芬奇机器人使前列腺切除术中转开放率降低56%,术后并发症减少44%。国产精锋医疗多孔腔镜机器人实现亚毫米级操作精度,键嘉ARTHROBOT关节置换误差<1度。行业正从"眼-手协同"向智能化演进:万思医疗血管介入机器人集成ai路径规划,歌锐科技"牛顿"系统实现5g远程骨科手术全流程操作。<>

【注】更多研报请上慧博智能策略终端PC版或慧博投资分析APP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