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浙商证券(601878)在市场波动加剧的一年交出了一份“反差”答卷。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58.2亿元,同比下降10.3%,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逆势增长10.2%,达到19.3亿元。反差业绩背后是公司期货业务受监管和市场双重压力拖累收入,而投资业务却在权益市场回暖中抓住机会,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不过,公司年内多次收到监管罚单,也为其业务扩张敲响了合规警钟。
在业务版图扩张上,浙商证券2024年完成了重要布局——通过收购成为国都证券单一大股东。与此同时,公司的薪酬体系也在发生变化,高管年薪与行业趋势同频下调,员工人均收入表现出增加态势。
期货遇冷投资升温,子公司表现分化
2024年,浙商证券的营收出现下滑,主要是被核心期货业务“拖了后腿”。作为占公司收入65.5%的核心板块,期货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9%,降至103.7亿元。市场波动导致客户权益减少,叠加监管处罚影响业务开展,期货公司旗下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两项核心业务规模均出现近20%的降幅。
但公司的利润却实现了增长,主要依仗投资业务收益增长。2024年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6.9%,带动投资业务收入增至11.5亿元,成为利润增长的“引擎”。从季度表现看,四季度营收虽下降21.9%,但归母净利润却增长57.6%,显示出市场回暖时自营业务的盈利弹性。
此外,经纪业务收入增长3.5%至36.4亿元,财富管理业务通过私募服务规模破千亿实现差异化竞争;资管业务收入增长9.4%至5.3亿元,存量资产管理规模953亿元,同比提升4.6%。
年报中一同披露的主要子公司中,浙商基金和浙商资管的业绩则不太乐观。浙商证券持有浙商基金25%,2024年浙商基金净利润同比下滑42.1%至2048万元,营收下降36.5%至1.87亿元,反映公募行业规模扩张与盈利压力并存。浙商资管为浙商证券全资子公司,2024年净利润骤降77.8%至2945万元,营收下滑25.7%至4亿元。
人均薪酬增加 董监高薪酬与行业同频下降
尽管营收下滑,但《财中社》发现,浙商证券的员工平均薪酬却在上涨。2024年末,公司员工总数增至5302人,人均年薪达到51.2万元,同比增长12.82%,在已披露2024年报券商中排第13位(截至4月15日)。但人均创利36.4万元,排名仅为第21位,同比增长9%,落后于人均薪酬增速。
董监高薪酬则与行业整体趋势相同。董监高薪酬总额同比下降6.4%至1666万元,在已披露2024年报券商中排第10位,董事长吴承根年薪从214.5万元降至168万元,降幅达21.7%,是唯一薪酬高于150万元的管理层人员。具体来看,有55%的高管年薪超过百万元。
国都证券业绩亮眼,持股比例提升至34.76%
继2024年12月证监会核准浙商证券成为国都证券主要股东、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为实际控制人后,2025年3月23日,浙商证券通过阿里司法拍卖以5704.2万元竞得国都证券30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至此累计耗资51.85亿元,持股比例从34.25%提升至34.76%,显著超越第二大股东中诚信托的13.33%。
在核心人事调整方面,国都证券于2月公告聘任张晖为总经理,标志着整合进入“管理输出”阶段。资料显示,张晖拥有18年证券从业经验,2007年起任职于浙商证券,历任固定收益总部总经理、债券投行总部总监、董事会秘书、副总裁等职,深度参与过公司自营投资、风控体系搭建及跨境业务拓展。
这笔投资被视为浙商证券修正“南强北弱”的关键一步,国都证券在华北地区有18家营业部,填补了浙商证券在京津冀区域的网络空白。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都证券总资产362.7亿元,净资产114.4亿元;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净利润9.3亿元。
2024年是浙商证券战略调整的关键一年:期货业务承压倒逼资源向高附加值领域集聚,投资业务的逆势崛起标志着转型初见成效,而国都证券的收购则为公司开启了新的增长极。然而,年内频发的合规风险事件与子公司业绩波动,仍需通过强化内控机制与业务协同逐步化解。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财中社立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