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华润置地(01109)、中国海外发展(00688)、龙湖集团(00960)三家净利润突破百亿元、成为行业“安全垫”的同时,绿城中国(03900)在2月底发行美元债的举动,愈发凸显其“精细化运营”风控能力,与上述三家行业领军企业的差距。
2月中下旬,绿城中国发行5亿美元三年期境外债,票面利率8.45%,打破其自2022年以来境外美元债“0发行”的僵局。此次发债也成为本轮房地产风险出清后,首个境外融资破冰案例。
图片来源:绿城中国官方公告,下同
绿城中国此次高息发债实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财务选择。2020年发行的本金7.4亿美元两笔美元债即将到期,按彼时汇率(1:7.0)约合51.8亿元;若以当前汇率(1:7.3)购汇偿还,需支付53.4亿元,汇兑成本增加3.4亿元。通过境外“借新还旧”,虽承担8.45%高利率,但规避了即期汇率损失,综合成本仍低于境内兑付方案。
汇率波动已成房企利润“暗礁”。2024年绿城中国因美元升值损失汇兑收益1.17亿元,而其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为15.96亿元,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已逼近净利润的十六分之一;其在2022年更是因美元升值,损失汇兑收益13.7亿元。
相较之下,龙湖集团通过外汇掉期工具对冲5.4亿元潜在损失,华润置地2024年亦安排掉期工具锁定6亿美元债务汇率,凸显头部企业风控能力分化,成为行业“安全垫”名副其实。
这三家盈利超百亿元房企的共同点在于:强化经营性现金流、严控债务规模、对冲汇率风险。绿城中国美元债破冰虽成本高企,但释放行业融资渠道局部解冻信号。据龙湖集团管理层透露,2025年将坚守“零违约”底线,优先债务安全而非规模扩张,预示行业或将从“高杠杆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新周期。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