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长信基金披露旗下基金2024年年报,其中两只权益类产品长期业绩表现持续低迷,引发市场关注。
截至4月3日,长信消费升级混合A(009778)与长信内需均衡混合A(012493)成立以来累计亏损分别达45.98%和47.06%,2024年末二者机构持仓比例均不足1%。尽管前者2024年录得13.57%的年度收益,但难以扭转长期颓势;后者2024年累计亏损13.07%,跑输业绩基准24.88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
长信消费升级混合A:结构性行情中持续承压
长信消费升级混合A成立于2020年11月,正值消费板块估值高位。成立初期,基金聚焦白酒、免税等核心消费赛道,却在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遭遇净值重挫,累计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7.31%、-36.88%、-56.45%。2024年,尽管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持仓标的反弹带动全年收益13.57%,但成立以来累计亏损仍高达45.98%,截至4月3日,长信消费升级混合A净值仅为0.5154元。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
业绩长期低迷的背后是投资策略与市场节奏的错配。基金经理刘亮在2021年高位布局中国中免,2023年仍重仓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白酒股,未能及时规避板块估值回调风险。2024年虽转向安克创新、吉利汽车等消费电子与新能源汽车标的,但调仓时机滞后,前期亏损已难以弥补。
从投资者结构看,该基金的机构认可度极低,2024年末机构持仓比例仅0.6%,个人投资者占比高达99.4%。散户主导的结构加剧了流动性压力,合并规模从成立时的8.74亿元缩水至1.75亿元,进一步放大净值波动。
尽管长信消费升级混合A业绩长期垫底,基金经理刘亮仍稳定管理三年,截至2024年年末,其任期回报-50.81%,而同类平均水平为-16.33%。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基金公司存在“重规模轻业绩”倾向,为维持管理费收入,默认“保规模”策略,导致业绩与薪酬脱钩,难以形成有效激励约束。
长信内需均衡混合A:成立即遇行业拐点的持续亏损
长信内需均衡混合A成立于2021年7月,恰逢白酒、消费板块见顶回落,成立即面临行业调整压力。2024年该基金亏损13.07%,落后业绩基准24.88个百分点,成立以来累计亏损47.06%,成为长信基金旗下亏损最大的产品。其净值从1元跌至0.5294元,规模从成立时的4.75亿元缩水至3.69亿元,季度净申购持续为负,投资者撤离趋势明显。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
《财中社》发现,投资策略的滞后性是亏损主因之一。基金经理王祺在2021年三季度重仓贵州茅台、泸州老窖等白酒股,随后板块进入漫长下跌周期,2024年一季度虽减持白酒转向美团-W、首旅酒店等消费复苏标的,但未能抵御市场整体低迷。
2021年至2024年,中证消费指数累计跌幅达45%,白酒、家电等板块估值从高位回落70%,基金重仓的贵州茅台、美的集团等龙头股跌幅普遍超过50%。尽管2024年消费政策边际宽松,但餐饮、旅游等线下消费回暖力度不及预期,叠加白酒批价持续下跌,持仓标的难有亮眼表现,导致基金全年收益为负。
投资者结构方面,该基金与长信消费升级混合A类似,2024年年报显示,机构持仓仅0.45%,个人投资者占比99.55%。高散户比例导致流动性风险加剧,2024年四季度长信内需均衡混合A季度净赎回份额达7262万份,规模持续萎缩的同时,净值波动进一步放大,形成“赎回压力—被动调仓—业绩承压”的恶性循环。
长信基金两只消费主题基金的持续亏损,既是消费板块长期调整的缩影,也是基金公司投研能力与管理机制的一次严峻考验。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24年末长信基金管理规模为1947亿元,同比增长15.7%;2024年利润(基金本期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含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扣除相关费用后的余额)54.12亿元,同比减少25.5%,利润排名43,相比2023年下降14位。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 财中社制表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财中社立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