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rc.caizhongshe.cn/10-5-5ee5ccce7ccfbb1a880d5705a7dd2b92.png)
2月13日,阿联酋迪拜,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会,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回应了阿里与苹果(AAPL)合作传闻。
“苹果在中国需要一个本地化的合作伙伴,为他们的手机服务。苹果一直非常挑剔,他们与中国的多家公司进行了交谈。最终,他们选择与我们做生意。我们非常幸运,也非常荣幸能够与苹果这样的伟大公司做生意。”蔡崇信说。
蔡崇信的表态足够谦和,阿里也有足够开心的理由,据之前的传闻,苹果的该笔订单总额可能高达100亿美元。
受此消息提振,阿里港股一度触及124.30港元/股。阿里港股较此更高的股价,已早在2021年10月。
这也堪称2023年9月接任阿里董事局主席以来,蔡崇信与同时就任阿里CEO的吴泳铭的标志性事件。吴泳铭上任后提出的“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已初步开花结果。(详见财中社《阿里吴泳铭:AI“捕猎者”》)
但“彼之蜜糖、我之砒霜”,阿里“幸运”的同时,百度(09888)CEO李彦宏就难免“受伤”。
The Information报道显示,苹果早在2024年12月初,已开始甄选国内主要AI(人工智能)供应商,其中的核心选手一直都是百度。
“起了个大早”的百度在基础大模型竞争中正在掉队。
不止是眼睁睁看着阿里从自己手中摘走了百亿美元大单,随着DeepSeek(以下简称DS)2025春节前开源并在全球掀起“DS热”,百度在顶级模型能力方面虽仍处第一梯队,但其优势进一步丧失。
有分析指出,百度之所以无法保持大模型领域的先发优势,原因之一就是变动频频,战略不够明确。
一个典型的例证是,DS开源前,李彦宏一直是闭源、收费模式的坚定支持者,而在“DeepSeek冲击”之下,2月13日,百度宣布文心一言全部免费。
百度表示,随着文心大模型的迭代升级和成本不断下降,文心一言将于4月1日零时起,全面免费,所有PC端和App端用户均可体验文心系列最新模型。与此同时,即日起文心一言上线深度搜索功能,该功能也将于4月1日起免费开放使用。深度搜索功能具备更强的思考规划和使用外部工具能力,可为用户提供专家级内容回复,并处理多场景任务,实现多模态输入与输出。
而在阿里与苹果目前已将其共同开发相关“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提交给国内网络空间监管机构审批消息传出后,阿里、苹果股价双双跳涨,百度港股股价则收跌0.56%。
苹果AI花落阿里
2024年,苹果开始在美国和其他国家iPhone等设备上推出多语言 AI功能,苹果称之为Apple Intelligence,使用苹果自己的 AI 模型和 OpenAI 的 ChatGPT 来处理用户请求,这些功能包括改进 iPhone 的照片搜索、通知和文本重写等功能。
在中国大陆,苹果AI迟迟未能落地,AI功能的缺席已经严重影响到iPhone的销量。机构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大陆市场,过去一年来,按照出货量计算,vivo以17%的份额位列拿下第一,华为紧随其后,而苹果仅位列第三,用本土化的Apple Intelligence撬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苹果当务之急。
2025年以来,苹果开始加快 iPhone 国行设备的 AI 模型部署进度,主要是面对华为、vivo等国产品牌的强势竞争,苹果销售额在华已连续两年下滑。
最新财报显示,2024财年,苹果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跌7.7%,其中第四季度跌幅达11%。苹果公司CEO库克(Tim Cook)在财报会议上坦承,iPhone缺乏AI功能是重要原因。
2024年,苹果开始与百度尝试合作,让百度为 Apple Intelligence 开发模型应用,但进展未达到苹果标准,合作遇到了障碍。技术方面有了解该项目进度的人士称,百度文心一言模型在理解提示、由iPhone用户输入的常见场景做出准确回应上一直存在着困难,即可能出现回答不够准确或答非所问的情况。
两位对该项目有直接了解的人士称,苹果在2023年开始测试来自中国开发者的不同 AI 模型,并一度选择百度作为主要合作对象,但由于百度在为苹果智能开发模型方面的进展未达到美国公司的标准,因此该合作后来被取消。
苹果最近几个月开始考虑其他选项,评估腾讯(00700)、字节跳动、阿里以及 Deepseek 开发的模型。苹果最终放弃了最近呼声很高的 DeepSeek ,因为苹果觉得,DeepSeek团队缺乏支持像苹果这样的大客户所需的人力和经验。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云推出的通义千问Qwen大模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之一。在海内外开源社区中,Qwen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9万,超越美国Meta(META)公司旗下的Llama系列开源模型,位居全球前列。
1月28日,通义两大模型正式开源,Qwen2.5-VL和Qwen2.5-1M分别在视觉理解和长文本理解方面实现突破;1月29日,通义千问旗舰版Qwen2.5-Max升级发布,综合性能强劲。
苹果的这一转向和大模型“幻觉”问题的爆出,也从侧面反映了百度在顶尖模型方面的竞争力的缺失。事实上,虽然是国内最早一批入局大模型的公司之一,由于在战略方面的不坚定,百度正在被阿里、字节、DeepSeek等公司拉开差距。
频频转向的百度
2022年11月30日,OpenAI正式发布ChatGPT,像一个炸雷,使用者为之震惊,从业者为之兴奋。投资人和创业者更是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冲入大模型赛道。
2023年春节后的3月,百度率先推出“文心一言”(后改名“文小言”)大模型,速度不可谓不快,投入不可谓不高。彼时,在国内媒体频频“出镜”的“大佬”中,包括李彦宏、周鸿祎、傅盛等。彼时,很多人问李彦宏,为何此时发布文心一言?他的答案是,不少下游企业和合作伙伴,都希望将大模型能力应用到自身业务当中。而正是基于市场需求,百度推出了文心一言。
2024年春节,AI行业的热点变成了Sora和文生视频,百度的答案是“不碰 Sora 类的视频生成”,原因不仅在于投入周期太长,而且难以商业化应用。李彦宏的选择是,着手解决多模态大模型的幻觉问题。李彦宏介绍,百度在开发各种各样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障碍,就是大模型的幻觉。“必须把障碍搬走之后,我才能再往前走。”
2025年春节,大模型竞争的核心转移到DS和成本控制上来,大模型热点上难觅百度身影。
AI产品榜国内榜数据显示,2025年1月,文小言MAU(月活跃用户数)为1305万,次于豆包、DeepSeek、Kimi排第四,《财中社》了解到,DeepSeek、Kimi还在持续增长,而文小言从2024年11月就在1300万MAU附近徘徊。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作为一家大厂,先不说DS,被月之暗面这样一家创业公司压着打,自己说要做产品,但是在用户增长方面实际上却十分有限,说明百度真的掉队了。
事实上,百度和DS这两家公司,圈里圈外存在极大的差异。
DeepSeek在国内鲜少出现在各类营销话题中,但在Reddit等国际社区,它与通义千问一起成为了最受关注的中国大模型。在国际评测榜单上,这两家的名字同样频频出现(偶尔还有零一万物)。然而在国内,大多数人对DeepSeek知之甚少。
相比之下,百度是"圈外人"最常提及的AI公司。在DeepSeek爆火之前,普通用户谈及AI时,往往只知道"文心一言"和"GPT"。有趣的是,许多使用过文心一言的用户对它的评价都不错。圈内人对于百度的评价则是“迟缓”。
百度的AI之路充满戏剧性。
早在2014年,后来成为Anthropic CEO的Dario Amodei在百度工作期间,就和同事发现了Scaling Law(缩放定律)的雏形:“随着给模型投入越多的数据、计算和训练,它们的表现就越好”。2017年,百度更是首次系统性地展示了深度学习的"幂律增长"现象,为后来的大语言模型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然而,这份先发优势最终没能转化为百度的竞争壁垒,GPT引发了全球AI热潮。彼时,百度的速度并不算慢,在3个月后迅速推出了文心一言,成为国内最早发布大模型的科技公司之一。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百度会在模型竞赛中与OpenAI一决高下时,百度却选择了一条产品化道路。先后推出文心大模型、文小言等产品,还对百度传统产品业务进行改造。
李彦宏曾经高调提出,大模型的重点还是“卷应用”:“没有应用,光有基础模型,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都一文不值。”实际能看到的,是百度在基础模型和应用上,两手都要抓。
摩根大通表示:“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样的变化将把百度在价值链中的角色从单纯的流量导向扩展到售前咨询。我们相信后者将增加交易对话的流量,如果执行得相当成功,它将在中长期内对盈利产生积极影响。”这段评价没有说明的后半句是,如果执行不成功,将一无所有。一位行业人士将百度AI战略评价为:顶着互联网“大厂”的头衔,做着“中厂”的事儿。
近年来百度“四处出击”,但是始终未能形成新的业务主线,作为国内最早入局大模型的公司之一,“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在聊天机器人、AI搜索等多个产品线都表现平平,甚至正在被创业公司超越。
一位大模型“六小虎”公司人士曾对《财中社》表示,并未将百度看做主要对手,因为李彦宏“不够坚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newsroom@caizhongshe.cn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财中社立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czs@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