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起,全国铁路开始发售2月4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的火车票,节后售票高峰预计将延续一周左右。
针对部分热门线路开售即候补、第三方平台宣称抢票软件可以和旅客拼手速等问题,铁路12306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铁科院电子所副所长阎志远回应央视采访称,在12306系统风险防控措施下,绝大多数“抢票软件”的高频刷票等异常行为能够被识别,进而被拒绝访问或放入慢速队列中,不但快不了,反而直接影响购票成功率。
受访中,阎志远还指出,“抢票软件”吹嘘的“加速包”,是一个忽悠旅客的噱头,实际上旅客加钱和没加钱最后的速度都是一样的。铁路12306系统有一整套的风险防控策略,在登录环节,识别为异常请求时将直接被拒绝。
平台加价涉嫌“虚假宣传”
此外,针对12306页面上某车次显示“无票”但“抢票软件”页面上显示“有票”的提文,阎志远表示,“抢票软件”平台页面上显示的余票数据,是从12306平台爬取页面显示的信息,再修改加工而成。当某车次车票售完后,12306平台上会显示该车次售罄,但“抢票软件”平台上显示时将其更改为“有票”,实质是让旅客“买长乘短”“买短乘长”或“换座”。
“‘抢票软件’诱导旅客设置多个出发到站组合,采用多花钱、购买实际到站前方几站车票的‘买长乘短’方式,以及先买短途车票上车、违规不下车的‘买短乘长’方式购票。在‘有票’下方附加设置小字提示,如‘多买几站’或‘全程不用下车、上车补票’等,这种‘有票’并不是真的有出发站至到站的车票。‘买长乘短’让旅客多付费用、多占有限的铁路运力资源,‘买短乘长’、上车补票可能会引发列车超员报警、影响列车运行安全,铁路部门将依规请‘买短乘长’人员下车,旅客出行会受到很大影响。”阎志远称,“抢票软件”还通过推荐不合理换乘方案,让其平台显示有票,有的换乘时间特别短,旅客出行时极易造成“漏乘”,但“抢票软件”不考虑这些,仅考虑购票成功后其可赚取费用。
基于此,阎志远将这些“抢票软件”利用旅客急于购票心理、以赚取“加速包”费用等为目的行为,直接定性为“进行夸大甚至虚假宣传”。
而据澎湃新闻统计,1月21日晚通过在携程(TCOM)旅行、同程旅行、美团、去哪儿网、飞猪App、航旅纵横、智行App、高铁管家等8家平台进行实测,在购买1月24日22时上海始发开往郑州的K152次列车时发现,上述平台均提供抢票服务,每人次需支付15元至87元不等费用,用以购买“加速”抢票服务提升“成功率”。
这也表明,加价“抢票”“虚假宣传”已成为除12306之外,国内主流票务平台的“通病”。
治理专项行动任重道远
事实上,不独铁路票价,1月1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针对舆论热议的民航选座额外收费问题发声指出,民航“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
在春节临近、运力紧张情况下,一些航空公司以所谓“行业惯例”为由,在选座这一基本服务中引入加价机制,将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座位锁定,要求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这一做法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
中消协指出,这种加价选座行为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也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认为,“加价选座”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
中消协认为,“先到先得”一直是民航业约定俗成的选座规则。近几年来,一些航空公司却以“加价选座”为手段,以“安全飞行”为借口,不断试探消费者底线。该种擅自加价行为如果不加以遏制,将影响整个消费市场风气,其他商品或服务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在定价之外另行区分情况加价销售,从而演变成为一种不公平的所谓“行业惯例”,侵蚀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
而针对网络平台利用平台及算法的过度“牟利”等问题,2024年11月24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列出的六大主要任务包括,聚焦网民关切,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侵害用户合法权益、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等重点问题,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进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通知》亦明确给出了专项治理行动的时间节点,即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为组织企业自查自纠,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为核验企业自查情况,2025年2月14日前完成深入评估治理成效。
而春运临近爆出的各平台普遍“抢票”加价、“选座”加价行为,不仅尚未包含在为期三个月的专项行动中,也似乎表明清朗行动的推进仍然任重道远。
2024年12月,北京市委网信办督促指导11家属地重点网络平台率先开展自查自纠,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座谈和分类指导。联合市场监管、商务、公安等部门面向属地10家头部商品零售类平台开工作指导会,要求各企业进一步规范网络市场秩序,结合12345线上举报,严防盲目追求利益,一味压缩骑手配送时间,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12345成为消费者借助中消协维权之外的新途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请联系我们:newsroom@caizhongshe.cn
重要提示: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财中社立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czs@caizhongshe.cn。